• 雌蛙会向雄蛙“暗送秋波”?这项研究给出了答案

    记者21日从安徽师范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张方教授课题组通过野外自然抱对、控制实验下抱对以及视频回放等实验手段,证实他们前期提出的,眨眼行为可能在雌性凹耳蛙性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假设。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生物学期刊《当代生物学》。
    2024-03-22 分享
  • 多模态医疗大模型CARES Copilot 1.0发布 已面向香港神经外科医生开放使用

    记者21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联合研发的医疗领域AI多模态大模型——CARES Copilot 1 0日前在香港正式发布,现已面向香港神经外科医生开放使用。
    2024-03-22 分享
  • 荒地变“粮仓”:中国创新技术唤醒“沉睡”盐碱地

    “一样的小麦种子,分别种在盐碱地和水肥地上,长出来的粮食哪个更好吃?”育种科研人员郑琪提出这样的假设。
    2024-03-22 分享
  • 一种新的结核病候选疫苗在南非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在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前夕,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盖茨医学研究所)宣布,启动评估结核病候选疫苗M72有效性的Ⅲ期临床试验。在Ⅱb期试验中,数据显示这一新疫苗可为艾滋病毒检测阴性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提供约50%的保护效力,可防止感染者三年内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
    2024-03-21 分享
  • 四川省首个中医药类ISO国际标准发布

    3月20日记者获悉,日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中医药-川芎》国际标准(ISO 8071: 202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gusticum chuanxiong rhizome)。
    2024-03-21 分享
  • 肺癌蛋白质致命弱点发现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达到8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NSCLC最常见的驱动突变基因。现在,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首次证明,EGFR的一个关键界面可能会成为更有效的治疗靶点。相关论文19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2024-03-21 分享
  • 借AI“慧眼”鉴别可疑论文图片

    今年1月,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肖尔托·戴维发表文章,指控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科学家通过修改图片伪造数据。随后该研究所正式宣布撤回6篇论文,并纠正了另外31篇论文的数据。吹哨人戴维声称,这些造假论文发表于1999年至2017年,其中一些论文刊发于《细胞》和《科学》等顶级科学期刊。
    2024-03-21 分享
  • 黑龙江省农科院启动科技增粮产能提升示范工程

    3月20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启动2024年科技增粮产能提升示范工程,并对各科技增粮地县级(农场、林业局)实施主体代表进行专题培训。该工程预计将连续开展三年,旨在通过科技赋能向种子要粮、向技术要粮、向土地要粮,推动全省粮食产量进一步提升。
    2024-03-21 分享
  • 我国科学家揭示东北黑土成因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在东北黑土区开展了大范围的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通过分析采集的黑土样品发现,黑土物质最初都是由风力搬运而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Catena》。
    2024-03-21 分享
  • 我国学者首次提出骨盆血友病假瘤分型及手术策略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翁习生、冯宾团队联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陈滨团队在《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上发表原创性论著,该研究报道了我国骨盆血友病假瘤(PHPT)的流行病学特征、假瘤特点、手术数据及中期随访结果。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骨盆血友病的假瘤分型及手术策略,为全球同行开展相关手术治疗和围术期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2024-03-21 分享
  • 我国各地储备粮“阳光交易”加快实现

    通过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应用,我国地方储备粮公开竞价“阳光交易”加快实现,粮食购销监管持续强化。
    2024-03-21 分享
  • 以抗双链抗体为治疗靶点 我国科研人员找到高效治疗红斑狼疮新路径

    记者3月20日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悉,该院皮肤病院夏育民教授科研团队研究设计了一种靶向抗双链抗体的D型模拟肽(D-ALW多肽)纳米微粒,成功应用于MRL lpr红斑狼疮小鼠模型的治疗,为目前红斑狼疮的治疗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相关原创性研究成果近日在自身免疫学领域顶级期刊《自身免疫杂志》发表。
    2024-03-20 分享
  • 科研人员在大别山区发现植物新物种

    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消息,我国科研人员在大别山区开展植物多样性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天门冬科天门冬属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大别山天门冬。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植物分类》上。
    2024-03-20 分享
  •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探索创建农业科普研学新模式

    近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联手北京西藏中学共创农业科普研学新模式,旨在进一步探索本市农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共荣发展。通过站、校双方团队多次座谈研讨和现场踏勘,目前农业科普研学新模式已经顺利启动并开展落实。
    2024-03-20 分享
  • 投资约40亿 诺和诺德在津扩建全球领先无菌制剂生产厂 

    3月19日,丹麦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无菌制剂扩建项目在天津启动,项目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预计于2027年建成。
    2024-03-20 分享
  • 北航:“敢为”出一流

    最近传来一个好消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研发的高端ECMO(体外膜肺氧合)全系统样机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2024-03-20 分享
  • 太空培育类器官或带来疾病新疗法

    自2019年以来,科学家已经在国际空间站上培育出了包括人类的大脑、心脏和乳房在内的多个“类器官”模型。这些类器官通常利用人类干细胞培育而成,在一系列化学生长物质的帮助下,干细胞可发育成类似人体组织的三维结构。与老鼠或猴子等传统动物模型不同,类器官使科学家能更准确地重现人类器官的独特复杂性。
    2024-03-20 分享
  • 纤维素乙醇和小球藻实现联产

    19日,记者从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微生物合成生物学与生物转化团队利用小球藻有效地固定了乙醇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实现了纤维素乙醇和小球藻的联合生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生物资源技术杂志》上。
    2024-03-20 分享
  • 单产259.1公斤/亩 江西九江大豆成为高产竞赛典型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3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结果,发掘了一批大豆净作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典型。其中,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联洲村采用“油菜——夏大豆”种植模式,示范种植105亩的“南农66”大豆品种,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作业,以单产259 1公斤 亩的产量成为高产竞赛的典型。
    2024-03-20 分享
  • 我国科学家发现两种新矿物并获国际矿物学认定命名

    记者3月19日从西北大学获悉,该校地质学系刘鹏副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申请的两种新矿物,近日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审查、投票,均通过认定。
    2024-03-20 分享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